陈志端,副研究员,博士
基本信息:
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副研究员,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金字塔”计划-建大英才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韧性城市理论与方法,低碳城镇规划与设计等。主要教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校园规划设计》等设计课程,及《城市防灾与安全》、《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前沿》等理论课程。
社会兼职: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城市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顾问专家;
北京韧性城市建设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获得奖励:
2021华夏建设科技奖三等奖;
2021天津市城市规划行业优秀论文竞赛三等奖;
2019山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2019潍坊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北建大“金字塔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建大英才荣誉称号。
主持及参与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CAS理论的韧性城市系统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北京通州为例》,主持;
住建部村镇科技项目《中国传统村落社会价值研究》,主持;
北京未来城市高精尖创新中心课题《健康导向的韧性城市规划策略与设计方法优化》,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雄安新区城市基层社区风险评估机制与韧性提升策略研究》,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临时性使用”模式的工业建筑遗存开发与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参加;
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城市空间与建筑品质提升系统性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参加;
住建部软科学课题《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韧性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参加;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腾退疏散背景下北京工业建筑遗存综合性再利用策略与管控导则研究》,参加;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旅深度融合导向下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参加。
发表论文:
“韧性城市系统韧健水平提升与强健模型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CAS)”,《城市发展研究》,一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研究》,一作;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空间规划思想内核与技术框架初探,《生态环境学报》,一作;
以制度创新促进乡村振兴——以潍坊市为例,《小城镇建设》,一作;
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一作
农旅融合视角下潍坊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中国农业信息》,通讯;
低碳生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城市发展研究》,三作;
北京市高端住宅市场价格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以孙河乡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四作;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海上花园城市理念演进与实践探索,《建筑与文化》,四作;
Resilient Planning: Building Resilient Cities. AESOP-ACSP.2013
Resilient Planning Frame for Building Resilient Cities. IACP.2013
主编及参编著作:
《如何构建韧性城市——复杂科学视角下的韧性城市与规划》,专著,一作;
《构建“安全城市”:基于安全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专著,二作;
《best365网页版登录城乡规划学生优秀作品集(五年级上)》,主编,二作;
《best365网页版登录城乡规划学生优秀作品集(五年级下)》,主编,三作;
《兼顾理想与现实—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示范初探》,参编;
《海上花园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参编;
《地震灾后生命线工程修复加固与重建技术(修订版)》,参编;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河北省城市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参编。
主持及参与实践项目: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实施方案;
北京大兴西区绿色低碳专项规划;
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方案征集;
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
广东省顺德市总体规划;
重庆市中心城区防洪韧性策略及护岸韧性示范研究;
珠海市产业新城空间布局研究;
株洲云龙生态新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潍坊市南部地区生态涵养及绿色产业规划;
新时代潍坊市区域发展定位研究;
潍坊市农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潍坊市乡村振兴制度创新研究;
广州市天鹿湖地区城市设计;
淄博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淄博市高新区开发策划及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