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介绍» 教师信息» 李浩 Li Hao

李浩 Li Hao

李浩,博士,best365网页版登录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best365网页版登录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已出版著作27部,发表学术论文136篇(其中《城市规划》27篇),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城市规划科学技术史、北京城市规划史

电子邮箱:jianzu50@163.com

工作简历:

2020.11至今     best365网页版登录,教授、博导

2009.07-2020.1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邹德慈院士工作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院科技委委员

2015.02—2015.05  荷兰莱顿大学UKNA项目,访问学者

2010.01—2012.0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

2003.11—2004.11  重庆市武隆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江口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挂职锻炼)

2003.11—2009.07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助教、讲师、硕士生导师

代表性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2178028),规划遗产理论及其保护利用方法研究——以北京为实证对象,2022/01-2025/12

[2]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文献挖掘、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9ZDA014)之子课题二,1949-1978 年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文献挖掘、整理与研究,2020/01-2024/12

[3] 主持: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重点项目(编号:UDC2021010121),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域空间规划的历史研究,2021/01-2023/12

[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1478439),城乡规划理论思想的源起、流变及实践响应机制研究——八大重点新工业城市多轮总体规划的实证,2015/01-2018/12

[5]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51108427),生态城市建设的区域响应机制及空间规划调控——以京津冀北地区生态新城建设为例,2012/01-2014/12

[6]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批准号:201104134),生态新城建设的区域空间响应机制及规划调控——以京津冀北地区为例,2011/04-2012/02

[7]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批准号:20100470108),低碳与生态目标导向的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研究,2010/04-2012/02

[8] 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科学史(第二期)(项目编号:2017-R2-005),2017/01-2019/12

[9] 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201701),城市规划口述历史(第二期),2017/01-2019/12

[10] 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02),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2010/01-2012/02

[11] 项目负责人:河北省人民政府横向课题,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总体规划,2010/11-2011/06。

[12] 项目负责人:河北省人民政府横向课题,河北省沿海城市带规划,2010.05-2011.06。

代表性论文:

[1] 李浩. 首都北京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考察——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评述[J]. 城市规划学刊,2021(4):96-103.

[2] 李浩. “梁陈方案”未获采纳之原因的历史考察——试谈规划决策影响要素的分层现象[J]. 建筑师,2021(2):120-126.

[3] 李浩,李百浩. 北京长安街红线宽度确定过程的历史考察——兼谈苏联专家援华时期的中国规划决策[J]. 建筑师,2021(6):102-110.

[4] 李浩. 再论“城市规划”术语的定名———兼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J]. 城市发展研究,2022(2):6-10.

[5] 李浩. 抗战胜利后南京规划的历史考察(1946-1948)[J]. 城市发展研究,2021(7):124-132.

[6] 李浩. 还原“梁陈方案”的历史本色——以梁思成、林徽因和陈占祥合著的一篇评论为中心[J]. 城市规划学刊,2019(5):110-117.

[7] 李浩. “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J]. 城市规划,2013(1):17-24.

[8] 李浩.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1): 43-50.

[9] 李浩. 苏联专家穆欣对中国城市规划的技术援助及影响[J]. 城市规划学刊,2020(1):102-110.

[10] 李浩. 论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分期[J]. 城市规划,2016(4):20-26.

[11] 李浩.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奠基石[J]. 城市规划,2019(7):83-91.

[12] 李浩. 19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关于“苏联规划模式”源头的历史考察[J]. 城市规划,2018(10):77-85.

[13] 李浩. 历史视角的城市规划实施问题探讨——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八大重点城市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2017(4):55-61,113.

[14] 李浩. 1957年“反四过”运动的历史考察——兼谈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J]. 城市规划,2016(7):86-92.

[15] 李浩. 历史回眸与反思——写在“三年不搞城市规划”提出50周年之际[J]. 城市规划, 2012(1): 73-79.

[16] 李浩,胡文娜. 苏联专家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帮助——以西安市首轮总规的专家谈话记录为解析对象[J]. 城市规划, 2015(7): 70-76.

[17] 李浩,邹德慈. 当前“城镇群规划”热潮中的几点“冷思考”[J]. 城市规划, 2008(3): 79-86.

[18] 李浩,马克尼. 汶川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地理考[J]. 城市规划, 2008(11): 78-86.

[19] 李浩.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城市规划, 2008(2): 45-49.

[20] 李浩. 理解勒•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译后[J].城市规划学刊,2009(3): 115-119.

[21] 李浩. 区域生态移民——基于长远目标的汶川重灾区重建模式浅论[J]. 城市规划, 2008(7): 17-23.

[22] 李浩. 我国城镇密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8(1): 83-89.

[23] 李浩.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规划机构的建立及发展过程——兼谈国家空间规划体系[J]. 城市发展研究,2019(7):1-8,17.

[24] 李浩. 日记对规划史研究的独特价值——试以“张友良日记”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1-8.

[25] 李浩. “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是照搬“苏联模式”吗?——以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编制为讨论中心[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9): c1-c5.

[26] 李浩. “一五”时期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之管窥——60年前国家“城市设计院”成立过程的历史考察[J]. 城市发展研究,2014(10): 72-83.

代表性著作:

[1] 李浩著.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2019年第二版.

[2] 李浩著. 中国规划机构70年演变——兼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 李浩访问/整理. 城•事•人——新中国第一代城市规划工作者访谈录(第一、二、三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 李浩访问/整理. 城•事•人——城市规划前辈访谈录(第四至九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2021、2022.

[5] 李浩整理. 张友良日记选编——1956年城市规划工作实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6] 李浩著. 生态导向的规划变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7] 李浩著. 生态学视角的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 李浩著.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与适应——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 [法]L·柯布西耶著,李浩译. 明日之城市(译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 [英]P·格迪斯著,李浩等译. 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译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 李和平、李浩编著.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竞赛推荐教材)

主要获奖:

[1] 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城镇群落自然演化规律初探”,2011年(1/1).

[2] 201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2012年(5/15).

[3]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2005年(25/29).

[4] 2017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新中国成立初期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2018年(1/1).

[5] 第九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城市土地与住房问题”组),《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第二版),2019年(1/1).

[6] 2009年度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重庆市主城区高层建筑风貌改善工程规划”,2010年(3/13).

[7] 2004年度重庆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2005年(8/8).

[8]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三峡库区‘棚户现象’调查研究与城市(镇)迁建、移民问题思考”,2001年(1/1).

[9] 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设计作业评优优秀奖(一等奖),“记忆中的街区——重庆磁器口居住小区规划”,2000年(1/1).

Baidu
sogou

Baidu
sogou